全国人大代表徐晓婵:加强村医队伍建设 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晨 分享到 2023-03-05 15:14:37

“今天上午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倍感振奋。我关注的是报告里关于乡村振兴的内容。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其中基本医疗有保障是我关注的内容。现在要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由于我了解到的情况是,目前乡村医疗结构仍很薄弱,希望后面能听到更多关于这方面的政策变化。我自己提出的建议也是针对乡村医疗的。”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徐晓婵此次参加全国两会,结合自己健康扶贫的经历,为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2月1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2023年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徐晓婵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在农村的返贫对象中,因病返贫约占60%以上,并呈上升趋势。“医疗保障等问题,始终是广大农村群众不敢放开消费的重要原因。乡村医疗、教育同时也是在外务工人员考虑返乡创业时的顾虑,农民医疗保障问题已成为中国农村社会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是乡村振兴能否吸引人才返流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她说。

徐晓婵介绍说,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长期存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赤脚医生的出现,极大缓解了当时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为中国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随着社会发展,赤脚医生执业的合法性及规范化受到关注。“赤脚医生及早期乡村医生均为半农半医,没有固定薪金,主要依靠药品差价获得报酬。随着药品零差价及医疗规范管理,乡村医生的诊疗收入下降;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转移,乡村医生工作量及收入进一步下降,村医出现逐渐流失。”她表示,尽管采取一系列措施,由于职业认同感差、收入低、工作环境等因素,村医仍在不断流失,“乡村医生职业困境可见一斑”。

徐晓婵认为,基层诊疗能力的薄弱,是我国难以进行分级诊疗的关键。在分级诊疗不完善的情况下,老百姓扎堆前往三级医院就诊,造成医疗拥堵。为缓解这一问题,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大型三级医院,继而产生的虹吸效应,导致基层医疗人员招聘难,医学临床本科生考研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就业意向多在三级医院。“一方面是三级医院招聘标准不断提高(硕、博、规培),出现岗位竞争;另一方面是乡村医生招聘标准、定向委托培养标准不断降低,仍难以招到足够的人才。”她说。

徐晓婵建议,从国家层面认可赤脚医生、乡村医生在历史上为国家健康事业做出的贡献,以及在近期疫情防控中为农村地区稳定做出的贡献,并给予一定补贴;深化改革乡村医生薪酬制度。

她建议,重新制定三级医院建设标准,将乡卫生院建设成为一级医院标准,距离城市较远的地区设立中心卫生院并建设成为二级医院标准,县市级医院建设至少一所三级医院,为将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分级诊疗制度打下基础;“对标乡村教师培养计划,对偏远地区薄弱卫生机构制定特殊帮扶政策。”徐晓婵建议,加大对乡村医生职业的宣传,增加乡村地区定向委托培养乡村医生数量,适量补充护理、中医、全科、公卫方向定向委托培养人才;考虑医学专业性强、责任重大,医学临床专科年限应增加到四年,且必须经过三级医院实习一年并考核合格;引导医学临床本科生早就业,减少扎堆考研;编制与非编制人员同工同酬,非委托培养且无编制应届毕业生,首次签约聘用年限不超过三年,建议两年,以提升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

此外,她还建议增加乡镇卫生院编制,将乡村医生、护士等医疗工作者,全部纳入到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逐步取消村医的存在,不再增加乡村医生证;重视乡村医生年龄结构,避免扎推退休;卫生室作为卫生院的卫星站由卫生院统一管理;卫生室与卫生院之间医护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相互流动,或针对偏远人少的村组安排定期坐诊、巡诊;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规范管理及帮扶力度;完善乡村医生、护士培养计划,制定乡村医生、护士继续教育及进修计划,完善考核机制,保持医护人员不断学习、进步,高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