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提醒:这些东西别乱食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3-04-10 15:30:41

  眼下正值春季,在户外踏青时,绿地公园、山坡田野经常变成了一些市民寻觅野菜的“菜园”,食用野菜中毒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对此,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王小刚提醒市民,不要轻易采摘和食用野菜,如食用野菜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就医。

  一些市民外出游玩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采摘野菜食用,认为野菜可能营养价值更高。王小刚表示,实际上没有证据显示,野菜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部分野菜含有微毒,野菜的种类也十分复杂,有些有毒植物外形近似野菜,非专业人士难以准确辨认,食用野菜存在中毒的风险。

  另一方面,食用野菜的不安全因素也来源于外界环境。长在污水沟旁、有汽车尾气的马路边的野菜,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春季很多公园、园林为防病虫害或清除杂草,会定期喷洒除草剂、杀虫剂等,如果食用沾染药物的野菜,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广东疾控提醒:清明前后,需谨防食源性疾病

多地提醒:这些东西别乱食

  清明时节,潮湿多雨,气温回暖,祭祀扫墓、春游踏青等户外活动和集体聚餐增多,食源性疾病也进入高发期。广东疾控提醒:清明前后,需谨防食源性疾病。

  这些“野菜”有毒,不要随意摘随意吃

  近日,多省市发生因食用“板栗”中毒的事件,后经调查证实,中毒患者食用的不是板栗,而是外形酷似板栗的“桐油果”。

  武汉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与营养卫生所专家提醒,野菜中毒主要发生在家庭和农家乐等场所,野果中毒多因儿童和野外作业者误采误食,因此不要随意在公园、路边或野外采摘或购买野菜、野果食用。

  桐油果

  外形似核桃、果核似板栗,含有桐油、桐酸、油酸等,成熟期为每年的秋冬季,食用后能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症状,轻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常伴有胸闷、头晕、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肝、肾、心等脏器损害,可因心脏麻痹而死亡。

  马桑果

  每年5-6月份成熟,在踏春途中可能会看到,初呈鲜红色,后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全株有毒,尤以嫩叶及未成熟的果实毒性最大,人误食马桑青果15~60g可致中毒。潜伏期半小时到三小时,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全身抽搐等症状,危重型可发生脑水肿、呼吸抑制、心跳停止甚至死亡。

  化儿草

  一种中药,有消肿、活血化瘀等功效,易与血皮菜混淆而误食。误食后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四肢无力等。(姬薇)

多地提醒:这些东西别乱食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