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无论是监管执法、生产经营、检验检测、科技创新,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和科研院校的智力支持。
近日,“农产品质量安全课程进大学校园”工作座谈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旨在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新理念、新制度、新知识等融入高校涉农专业教学,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更好贴近质安需求、支撑监管实践。
会上,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延边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和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高校代表们分别对质量安全课程进大学校园工作方案进行介绍,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有关人员就当前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和质量安全课程进大学校园的工作期望等内容进行总结和交流经验。
当前,安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压力较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人才和科研、政策、理论创新的需求极其迫切。“我们一贯高度重视与高校合作,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鑫介绍,2023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与5所高校合作开展定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养,开设12个涉农专业,招生334人,其中本科237人、专科97人,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培养174人。
下一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将积极发挥农业农村部门的优势和作用,积极协调、服务、推动我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课程进大学校园工作,与试点高校不定期会商沟通,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同时,加强教材编写支持,协调师资支持,并积极协调省市县监管机构、生产经营企业、检验检测企业,为在校学生一线实训提供岗位。
本次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主办,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协办,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农业大学承办。(记者 史睿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