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4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刘连新建议:因地制宜完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4-03-11 14:38:18

因地制宜完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今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带来了不少好建议。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减少患者跨区域就诊、减轻患者负担、实现“大病不出省”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分级诊疗目标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已发布了五个批次名单,项目总数已达到125个,各省医疗水平有效推动了各省医疗水平提升,并取得积极进展和阶段性成效。

作为医疗卫生界别委员,同时也是一位一线临床医生,刘连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各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运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顶层设计方案有待明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既没有固定模式,又没有现成经验,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管理体制、运营模式等多个环节的具体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受到医院收入产出规律的限制,新建院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营初期处于亏损状态,期间需要政府在财政资金投入、政策法规扶持、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其长效发展机制也有待健全。”

“在北京、上海等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若干优质医疗机构作为输出医院,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试点地区医疗服务整体水平,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刘连新建议,因地制宜完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推动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议制定符合各输入省省情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及验收指标体系,发挥‘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进行量化和细化,明确地方政府、输出医院和依托医院的责任和权利清单,压实各方责任,并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定期会商、适时调整完善。输入省相关主管部门在出台政策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和专项配套措施,加强部门间的衔接,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综合考虑每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背景情况、学科特点、合作方式等因素,按照“一中心一策”的原则,以目标为导向,充分发挥输出医院和依托医院的合作协商机制,鼓励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展管理体制机制、运营模式等探索创新,支持依托医院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关学科错位发展,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模式。

除此之外,刘连新还建议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让群众享受更便捷、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目前,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三甲医院中,排名都是靠前的,可以为安徽百姓提供很好的服务。但要实现长三角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一体化,迫切需要安徽的头部医院在医疗技术、水平、能力上追赶上长三角的一流医院。”另外,还可以尝试在医保政策方面推动长三角的一体化(比如长三角区域的医保支付,包括收费的项目、收费的价格、可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等),推动医生在长三角范围内自由执业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