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复旦儿科安徽医院)总院,张先生在病房外等待,他的双胞胎女儿正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日前,这对胎龄25周+5天、体重分别为600克和690克的试管婴儿,由安徽省儿童医院120转运团队从六安一妇产医院转运过来,呼吸微弱,皮肤薄如蝉翼,命悬一线。在该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的救治下,目前已经闯过呼吸关、循环关,正在迎战感染关。
超早产、超低体重 情况非常危急
张先生来自六安,夫妻二人多年来一直期待有个孩子,经过辅助生殖,终于成功怀上了双胞胎。“孩子来得很不容易,试管受精后,又经历了宫颈环扎,先兆流产、持续保胎。”5月15日晚,张先生爱人忽然宫缩,凌晨孩子出生,这对胎龄才25周+5天的双胞胎体重分别是600克和690克。而600克相当于两个苹果的重量。
“超早产、超低体重,情况非常危急。”该院新生儿科主任戴立英介绍,在接诊的第一时间,该院新生儿科NICU专业转运团队对她们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及紧急救治。在产房内,迅速实施了保暖、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等一系列紧张有序的抢救措施,同时通过补液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转运途中,继续提供生命支持治疗,经过一个半小时,这对姐妹顺利抵达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四大关口”已顽强闯过两关
“由于胎龄小、出生体重极低,这对双胞胎面临着呼吸、感染、循环、喂养、神经、营养及血液等多方面的挑战。任何细微的病情变化,如不及时发现,可能会影响预后甚至危及生命。”戴立英介绍,孩子面临着呼吸关、循环关、感染关、喂养关四大关口,“关关难过,关关过。”目前两个宝宝已经成功闯过了呼吸关、循环关,正在迎战感染关。在确保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戴立英团队为她们建立了生命通道——脐静脉置管,以减少未成熟儿的穿刺操作及感染风险。同时,积极动员家长留存并运送初乳,为宝宝进行初乳口腔免疫治疗,促进免疫系统发育,减少后续感染风险。
妈妈为这对出生就送进监护病房的双胞胎女儿起了小名,千千与北北,合起来就是“乖”,“孩子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我们也相信医护团队。”目前,这对双胞胎在精细化治疗中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但后续的诊治仍充满挑战。
戴立英介绍,近些年因为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早产新生儿的比例明显提高,其中胎龄小于28周的超早产儿也不少,该院每年成功救治超早产儿约20个左右。
将数据共享 降低患儿异地就医率
201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依托安徽省儿童医院,与复旦儿科医院合作共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共同打造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据介绍,中心共建以来,复旦儿科医院先后派出28个专科团队、73名专家,截至目前,复旦儿科专家共计接诊1602名患儿,参与手术超过800例,疑难病例讨论近百例。今年1月起,复旦儿科医院增派常驻专家团队来院工作。
据该院执行院长徐家骅介绍,为全面提高安徽省儿科整体诊疗水平和处理儿童疑难危重复杂疾病的能力,降低患儿异地就医率,使患儿在省内即可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儿科医疗服务,双方医院将打通数据壁垒,建立数据共享及互联互通机制,实现复旦儿科医院和安徽医院患者就诊信息(尤其是安徽籍患者)共享,为安徽籍患者回皖就诊、治疗提供信息支撑。
(石笑晴 江薇薇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