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中小学口腔健康教育、中小学试点设立专职班主任……在今年的省两会期间,多位省政协委员密集为“05后”发声。
省政协委员苏文芳:
“三方”综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省政协委员苏文芳在调研中发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频发主要有3个原因:部分学校、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德育教育;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游戏、不雅图文等对青少年成长环境造成影响;现有法律对未成年犯罪一般慎重量刑,无法有效遏制当前刑事犯罪低龄化的现象。
苏文芳认为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发力,综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在家庭层面,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加强对家长的法律教育,通过家庭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在苏文芳看来,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是让其知法懂法守法。“学校层面应加强法制教育,将法律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并尊重法律,引导学生明确基本的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同时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评估,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干预和辅导。”
苏文芳还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网络信息监管力度,对价值导向偏差的涉暴力、色情、低俗内容予以坚决查处,阻隔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社区、基层组织等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帮助,及时发现并制止可能引发犯罪的不良行为。“教育、司法、民政、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应加强联动,鼓励志愿者组织、慈善机构等社会各界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共同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省政协委员白祥化:
落实“双减”,构建家、校、社协同共育机制
无独有偶,省政协委员白祥化今年也带了一份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提案。他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双减”已推行多年,部分学校目前仍是“智育第一”“升学第一”,忽视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少孩子性格上有缺陷,甚至出现抑郁、恶意伤人、跳楼自杀等现象。”
“主要原因是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家庭教育缺失、学校不够重视,以及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影响。”白祥化建议,构建家、校、社协同共育机制,引导家长主动担负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学校应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常态化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生命安全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教师定期培训内容,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另外,相关部门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大网信监管力度,全面排查治理校园及周边、网络平台等面向未成年人营销危害身心健康的食品、玩具等。
省政协委员地拉瓦尔·阿布力克木:
家校协同努力,守护学生口腔健康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显示,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比十年前上升了7.8个百分点。“学校作为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只是简单地讲解口腔卫生知识,未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校内缺乏专业的口腔医生和相关设备。”省政协委员地拉瓦尔·阿布力克木在调研中发现,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家长能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
“建议学校为学生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评估。定期为学生开展口腔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口腔健康知识,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口腔健康。”地拉瓦尔·阿布力克木告诉记者,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疾病如龋齿和牙周疾病等,会破坏牙齿硬组织和牙齿周围支持组织,不仅影响咀嚼、言语、美观等功能,还会引起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此外,有些微生物长期存在于口腔中,可导致或加剧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危害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与此同时,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口腔健康,建议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省政协委员洪爱敏:
在我省中小学试点设立专职班主任
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承担着学生品德教育、学习指导、心理疏导及家校沟通等多重职责。然而,当前大多数中小学班主任都由科任老师兼任。
“科任老师兼任班主任,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负责班级管理、学生德育、家校沟通等多方面工作,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难以深入开展学生德育工作,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考虑到近年来部分中小学校生源在减少、在编教师数逐渐有富余,省政协委员洪爱敏建议我省教育主管部门和人事编制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试点方案,选择安排有条件公办中小学设立专职班主任岗位,专注于班级管理和学生德育工作,及时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科任老师则专注于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不但可以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还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具体实施方面,洪爱敏认为专职班主任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包括班级管理、学生心理辅导、家校沟通等方面。“可以考虑聘请退休教师或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专职班主任的工作热情。”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文 杨雪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