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获悉,2024年,全省司法行政机关有效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一站式”解纷体系全面推开,“六尺巷”“一杯茶”“作退一步想”“握手言和”等具有“时代味”“安徽味”的调解品牌持续擦亮,全省各级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60.2万件,调解成功率98.5%。
具有“时代味”“安徽味”的调解品牌持续擦亮
我省开展了“人民调解为人民 助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专项活动。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先进光伏、新能源储能、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指导各级调解组织开展“滚动式、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化解企业各类矛盾纠纷,服务构建一流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专项活动期间,调解涉企矛盾纠纷约2.9万件。
我省印发《全面构建“一站式”安徽特色解纷体系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打造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通过单独新建、改扩建、合署办公等方式,建设“一站式”解纷“线下”实体平台708个,4000多个调解组织入驻“线上”调解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联合沪苏浙司法厅(局)印发实施意见,建立长三角区域(毗邻地区)矛盾纠纷调解协作机制,实现毗邻地区矛盾纠纷联防联调。
我省将“枫桥经验”与江淮地域文化、法治文化紧密结合,持续深化推广皖北“一杯茶”、皖中“六尺巷”、皖南“作退一步想”、宣城“握手言和”、阜阳“四事四权”、亳州“上善若水”等特色调解法,推动全省调解品牌建设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形成了“有纠纷找调解”的良好社会氛围。
免费为80岁以上老人办理首次遗嘱公证
2024年,全省公证行业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公证在防范化解纠纷、服务保障民生、促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持续推进公证服务利企便民。
我省公证行业开展“公证服务进村居(社区)、企业园区”专项活动,构建“公证+基层治理”“公证+企业服务”等公证新业态,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打通公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活动以来,公证服务进村居(社区)5530次、公证员参与活动1999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7330人次,受理办证12500余件;走访企业(园区)284家次,在企业设立联系点或办证点100余个,举办法治讲座112场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157件次,办理涉企公证14000余件。
我省推行公证服务“365天不打烊”,全省19家市级公证机构全部落实“双休日节假日服务”便民举措,62家县级公证机构实行“错峰延时服务”“预约全时服务”和“加急即时服务”等措施,解决上班人员没有时间办证难题,提升当事人办证体验。
我省印发了2024年版安徽省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涉及38类100个公证事项。对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证明材料充分的公证事项,将出具公证书的期限分别缩减至5-10个工作日以内。另外,下调了部分涉企和民生类服务收费,对企业申办公证再降低20%,对低保户、重度残疾人减免50%,免费为80岁以上老人办理首次遗嘱公证。
我省推进涉外公证与领事认证联办,将全省涉外公证处代办领事认证的便民举措机制化。目前,全省已开通34个代办点,做到“一窗受理,只跑一次”,最大程度利企惠民。提供“涉外公证+附加证明书”一站式公证服务,全年全省签发附加证明书1.5万份,平均每份办证时间缩短至1-2个工作日,费用平均节省400元人民币,直接为企业和个人节省90%办证时间和约500万元费用。
2024年全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4万件
我省推进修订《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完善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深化通知辩护案件指派工作机制,巩固推进法律援助申请个人诚信承诺,建立具有安徽特色的法律援助新模式。扣高质量和均衡发展两个主题,以问题为导向,制定2024年法律援助工作要点,出台《2024年度全省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方案》《2024年度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办案任务分解表》,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推进法律援助各项工作规范发展。
我省常态化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活动,深入组织开展“春暖农民工”“助力农民工”“关爱残疾人”“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等系列品牌活动,持续将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群体作为重点对象,做精、做细、做实法律援助服务,有效扩大法律援助民生实事影响力。
我省司法行政部门以新就业群体为重点,聚焦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法律服务需求,扎实做好重点群体请求确认劳动关系、给予社会保险待遇等事项法律援助工作,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请求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
我省深化三台融合,深度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热线平台、实体平台融合发展,实施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基本建成具有安徽特色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全省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个、公共法律服务站1535个,法律服务工作室1.7万个,建成全省集中统一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安徽法律服务网,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
对农民工、妇女、未成年人等法律援助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探索建立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推进援调对接工作,引导农民工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快速化解矛盾纠纷。2024年,12348热线解答咨询73万通,安徽法律服务网办理业务6.35万件。
(通讯员 彭继友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