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选择轨道等公共交通的绿色出行方式,能否得到一定的激励?合肥绕城高速何时能对本地车辆免费?在今年的省两会上,多位省人大代表关注交通出行,建言献策。其中,省人大代表、合肥轨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轶鸥建议制定“绿碳积分”政策,兑换免费或优惠公交出行;省人大代表、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姚和平建议合肥绕城高速对本地车辆免费。
省人大代表何轶鸥:
建议“绿碳积分”兑换免费或优惠公交出行
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愈发凸显。何轶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24年,随着4号线延长线、8号线一期依次开通,合肥轨道运营总里程约232公里,运营站点达171个。累计开行69.3万列次,兑现率100%、准点率达99.997%。安全运输旅客5.2亿人次,日均客流超143万人次。而在2025年,合肥市将开通运营轨道6号线一期,并加快建设S1线、7号线一期。
“作为公共交通行业,轨道交通在提升城市连通性与运行效率、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与城市扩张、助力节能环保绿色出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与城市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她认为,未来轨道交通将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应加快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深度融合发展,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建议打造绿智轨道,引领公共出行新风尚。”何轶鸥建议,结合“十五五”有关规划编制,总体规划、统筹轨道交通发展,助力打造一体衔接、互联互通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线网。
她认为,要强化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自行车和步行等各种出行方式的换乘衔接,实现轨道网、公交网和慢行网等多网融合发展,提升我省综合交通发展能级,形成造福百姓、便利出行的交通发展新格局。
何轶鸥建议省市相关部门引导制定全省范围内的“绿碳积分”实施方案,例如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或通过购买绿色节能产品,获取“绿碳积分”,并且确定每一种方式所赋予的积分和能够兑换的权益,权益可以包括免费或优惠乘坐轨道、公交出行、游览旅游景点,优先预约参观使用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同时,鼓励绿色发展型企业开放支持使用“碳积分”方式兑换购买其相关权益产品,由省市相关部门给予相应补贴或税收优惠,推动形成全民推广“绿碳积分”、全社会参与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省人大代表姚和平:
建议合肥绕城高速对本地车辆免费
“合肥绕城高速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环线,承载着大量本地车辆的通行需求,其在区域交通衔接、促进产业协同、方便市民出行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姚和平表示,居民自驾出行增加,在一定时间内,合肥城区部分路段经常拥堵,增加居民通勤时间以及交通隐患。
“合肥市建有先进的绕城高速公路,建议统筹城区道路和绕城高速公路,缓解居民自驾出行拥堵难题。”他认为,合肥本地车辆通行绕城高速目前仍需缴纳通行费用,不利于高峰期疏解市区拥堵。而高峰期利用绕城高速公路对本地车辆分流,有利于城市内部交通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
姚和平介绍说,随着合肥城市建设向外拓展,产城一体,县区一体,众多产业园区、居民区分布在四区四县一市,分布在绕城高速沿线及周边区域,许多市民日常通勤、生活出行需要频繁借助绕城高速,如家住市区但工作在经开区、高新区等与市区有一定距离且通过绕城高速连接更便捷的区域的上班族,长期的高速通行费用累积下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居民生活成本造成影响,同时也可能使得部分市民为节省费用而选择路况不佳、较为拥堵的城区道路,不利于整体交通效率提升。
而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角度考量,并对比借鉴其他城市经验,对本地车辆高峰期免费都有众多的利好。“建议合肥绕城高速对本地车辆免费,以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是一项符合合肥市长远利益的政策选择。”姚和平建议,实施差别化收费,对本地车辆实行免费或减免通行费,对外地车辆保持现行收费标准,以平衡本地利益和高速公路运营成本;为避免突然免费导致的交通流量激增,可以设立一定期限的过渡期,逐步调整收费标准,同时加强交通管理和维护;通过媒体和公共渠道加强对免费政策的宣传,引导市民合理规划出行路线,避免因免费导致的非必要车流量增加;加大对绕城高速及其出入口的维护和改造力度,完善配套设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确保免费后的交通流畅。此外,定期对免费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交通流量、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及时调整优化政策措施,并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市民合理规划出行路线,避免因免费导致的非必要车流量增加。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