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土生土长的蚌埠人,全国人大代表杨苗苗吃着淮河水长大,对淮河及其流域的保护与发展也尤其关注。2023年和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她就曾与河南和安徽两省共150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制定淮河保护法的议案。
“今年两会期间,我将围绕‘加快淮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特别是以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既是我在调研走访中获得的经验,也是淮河流域居民的心声。”杨苗苗说。
杨苗苗告诉记者,规划中的沿淮铁路、毫蚌滁宁城际铁路等是链接皖北地区和长三角的重要干线通道,对增强皖北地区发展动能,填补沿淮地区在东西方向铁路的空白,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加密皖北地区铁路网络、提升东西向通达能力,杨苗苗建议国家发改委将沿淮铁路、亳蚌滁宁城际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等国家铁路有关规划中,并指导地方先行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动项目早日落地实施。
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的杨苗苗也很关注蚌埠市的产业发展。近年来,蚌埠市依托安徽丰原集团等在生物发酵技术上的全球领先优势和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成功打通了乳酸菌种选育、发酵控制、分离纯化、聚合反应以及聚乳酸下游应用开发等全产业链关键工艺技术和专用装备制造技术,形成了年产40万吨聚乳酸等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产能,蚌埠产生物可降解餐具亮相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当前还存在着政策支持有待加强、禁塑法规标准不严、应用成本相对增加、市场推广力度不大等问题,”杨苗苗说,建议加大对生物基新材料产业政策扶持力度,通过适当的财政资金奖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积极性和产品竞争力。
杨苗苗还建议完善禁塑限塑减塑法规标准。“建议国家层面建立塑料制品使用规范,逐步限制传统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范围。在餐饮、外卖、超市购物等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较多的领域,规定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并加强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她说。
在此基础上,杨苗苗建议加大产品市场推广力度。加大对聚乳酸等生物可降解产品环保、抑菌、抗螨、阻燃等优势的宣推力度促进材料生产企业与纺织服装、汽车内饰、发泡材料等上下游产业合作,扩大生物可降解材料产品的应用场景。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图片由杨苗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