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安徽制造”迎来绿色浪潮。在合肥与六安交界的明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当前,安徽正加速布局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利用各地不同资源禀赋优势,深耕“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等领域。
产业营收规模连创新高
“从2021年开始,安徽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连续三年跨越了三个大的台阶。”3月22日下午,在2025徽商大会徽商新能源产业发展链接会暨安徽省新能源商会成立大会上,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罗宏介绍,2021、2022年、2023年,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营收规模连创新高,连续突破3000亿元、4000亿元、6000亿元台阶。
2024年,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营收达到8290亿元。罗宏表示,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优势产品在全国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从新能源产业来看,光伏电池片产量占全国比重约1/5,光伏玻璃产量占全国比重约1/2,光伏组件产量占全国比重约1/5……从节能环保产业来看,海螺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超过1100万吨,能力全国第一;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再生铅年产能219万吨,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目前,安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形成了先进光伏产业集群、新型储能产业集群、氢能产业集群、生物质能产业集群、资源循环利用集群、先进环保产业集群等重点产业集群。
“2024年,先进光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84.6亿元,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罗宏介绍,全球光伏20强企业中,有10家投资安徽。目前,安徽已完成从硅片、电池片、组件及配套,到逆变器、系统集成及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布局,形成了以合肥、滁州为引领,芜湖、宣城、阜阳、淮南等地特色布局、竞相发展的光伏产业新格局。在先进环保产业集群建设方面,则形成了以合肥、马鞍山为重点区域,安徽生态环境、华骐环保、通源环境、皖仪科技等为重点企业的先进环保产业集群。合肥“中国环境谷”节能环保企业突破400家,营收超500亿元。
创新驱动新生态
安徽汽车产业持续攀升,产量屡创新纪录。
近日,省发展改革委公布,安徽正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目前,该省汽车产业已取得显著进展,包括产业规模的大幅跃升、新能源化转型的加速推进、出口市场的持续拓展以及品牌形象的不断提升。
2024年,安徽汽车产业再创佳绩,产量突破300万辆大关,达到357万辆,同比增长率高达43.3%,在全国的占比超过九分之一。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量也首次突破百万辆,达到168.4万辆,同比增长94.5%,占比超过八分之一。
安徽汽车出口也持续保持强劲势头,出口量占全国比重四分之一。其中,奇瑞集团汽车出口量尤为突出,达到114.5万辆,刷新了中国车企的出口纪录,连续22年稳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榜首。
在新能源化转型方面,安徽汽车产业更是全面加速。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在汽车总产量中的占比提升至47.2%,比上年提高了12.3个百分点。江淮与华为合作推出的尊界S800填补了国产超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空白,而蔚来ET9则成为国内首款搭载线控转向技术的量产车型,展现了安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此外,安徽还在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服务体系。该省组建了中安能源有限公司,致力于推进市县乡三级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上线了“安徽充换电”App,为全省充换电服务构建了一张网络。液冷超充、V2B等新技术的快速应用,以及与电网的融合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都为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截至2024年底,该省已累计建成充电桩73.8万个,其中2024年新增了28.7万个。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基本实现充电桩全覆盖,乡镇充电桩覆盖率也有了显著提升。
此前,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联合发文,将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在电化学储能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构建新能源汽车和供电网络双向互动体系,到2030年力争为电力系统提供10万千瓦级双向灵活调节能力。
如今,一个车网深度融合、互动互促的新业态正在培育。合肥市始信路上的国家电网滨湖智慧能源服务站内,新能源汽车车主们可以通过三台V2G充电桩,让自己的爱车变身“充电宝”,给电网“放”电,完成新能源汽车和电网间能量互动。据悉,新能源汽车可以作为分布式储能存储可再生能源电能,实现电能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消纳替代。车主们则可以通过在电网负荷较低的“谷段”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段反向将电量“卖”给电网,进一步降低用车成本。
转型阵痛期
安徽金荣能源科技集团(以下简称“金荣能源”)是安徽省新能源商会的常务副会长单位。金荣能源董事长李朋民在大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荣能源主要围绕分布式绿色能源,以投融建管一体化的服务为基础,其公司强化苦练内功,贯彻“强抓硬干”思想,强化三精,巩固公司在行业里的领先优势。
202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136号文”)两大政策的颁布,持续影响着行业走势和需求判断。在近期各大相关论坛中,中国今年光伏新增装机需求的预测均是热议话题。
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新的一年,我国将持续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持续激发能源发展活力动力。
“围绕着新能源的发展,国家能源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李朋民认为,这对虽然对部分企业来说有一定的阵痛期,但从长期来看,实际上有力的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微电网和虚拟电厂的电力绿色交易发展的更好出路。
李朋民说,国家在新能源电储能光伏领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行业起到了积极作用,短期内虽对企业形成转型压力,但长期将驱动行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升级,并为微电网、虚拟电厂等绿色电力交易模式的发展开辟更优路径,助力能源结构优化与市场化机制完善。(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常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