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单日参观人数刷新纪录、合肥多个景区景点游客显著增长、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人气爆棚…… “五一”假期落下帷幕,我省文旅市场交上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博物馆里过“五一”
安徽博物院新展、大展不断,假期参观人数近9万人,其中5月2日参观人数达到2.55万人次,创造开馆6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展览丰富多彩,假期单日进馆参观人数约为平时周末的两倍。
“五一”假期,安徽博物院蜀山馆、庐阳馆正常开放,免预约免取票,省内外观众直接到馆,经安检后即可入馆参观。节日期间,安徽博物院精彩展览不断。其中,“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览5月1日开始对公众预开展。共展出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等文物9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80余件,展览面积1400平方米,“楚王熊悍鼎92年来首度返乡”“楚大鼎重磅回归”等亮点不断,备受关注。展览预开展后,受到观众热烈追捧。安博庐阳馆展出的“煌煌商邑 契刻千年——殷商甲骨文主题展”“潘玉良艺术展”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现场打卡。
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假期里除了精品展览,还推出了线下沉浸体验、线上知识互动等精彩活动,天天不重样。5月1日,渡江战役纪念馆推出“烽火岁月 军民情深”织布体验,社教老师为观众讲述渡江战役中人民支前的故事,并带领大家学唱支前民谣,动手体验织布机,感悟渡江战役“军民团结”的红色内涵。
“五一”假期,渡江战役纪念馆接待观众人数近3万人次,安徽名人馆接待观众人数突破2万人次。其中5月2日,渡江战役纪念馆接待观众8300多人次,安徽名人馆接待观众5100多人次,均为平时周末接待量的两倍左右。
合肥多景区游客增长明显
合肥“五一”期间接待游客量增长明显,全市景区景点、乡村旅游、夜间消费等场景火热。
在包公园,年轻人身着汉服体验投壶、点茶,沉浸式感受宋式慢生活。包公园“五一”前焕新升级,以宋代文化为核心,打造出浮庄、包公奏议馆和宋式古风游船等全新体验场景,让游客直呼“仿佛梦回汴京”,前四天累计接待游客超11.5万人次。三河古镇打造的沉浸式国风游园盛宴,让千年水乡焕发新生,成为假日文旅热门目的地,假期前四天累计接待游客超23万人次。
在合肥野生动物园灵长区,曾被本报报道过的丑萌“国字脸”——黑帽悬猴再度翻红,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来打卡。“方方正正的国字脸,酷似人类的长相,再加上飘忽不定的眼神,总让原本坦坦荡荡的氛围变得有些鬼鬼祟祟……”不过,保育员却很护犊子,“我们家的黑帽悬猴一点都不丑,只是帅得有点特别,属于耐看型。与其他猴儿相比,它的性情还算温顺,只是胆子有点小,陌生人如果靠近,会爬到高处躲避。”
合肥骆岗公园再次成为“顶流”,化身“超级游乐磁场”,从硬核军事科技到儿童活动乐园,从浪漫婚礼到汽车特技嘉年华主题活动,火力全开。李鸿章故居以情景剧《李鸿章》的形式,让历史人物“活”了起来,吸引游客深入了解历史。徽园的非遗展演中,“许村大刀灯”巡游吸引了很多游客围观,喝彩声不断。
名山景点人气爆棚
黄山风景区借助“智游黄山”小程序,创新推出一系列实用功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天都峰在节前恢复开放,并实行线上实名预约,分时分方向均衡进峰客流,提升了游客游览体验。另外,黄山的高山杜鹃也在节日期间盛放,粉的似霞,红的像火,一朵朵、一簇簇,热烈而张扬,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灵动的仙子翩翩起舞,吸引了无数游客拍照打卡。
九华山风景区在“五一”假期的第二天便迎来旅游高峰,该景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车辆分流疏导,保障景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为方便游客游览结束时快速寻找到自己的停车位置,景区在能容纳5000余辆的换乘中心停车场各个进出口位置,配备了12台智慧停车查询系统,让游客出游更省心、更便捷。
今年“五一”期间,天柱山景区依托“山水 + 文化”双IP,推出“白天登天柱山,晚上赏黄梅戏”特色文旅套餐,吸引省内外的游客。新开放的东关游线更是成为绝对热门。新游线串联鹊桥、大天门、千丈崖等23处核心景观,悬空巨石“鹊桥”与天然“天阙”大天门备受游客青睐,配套的231米玻璃栈道悬于500米峭壁之上,让人在挑战胆量的同时饱览险峻奇绝的风光。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姜志远 刘媛媛 通讯员 李鹏飞 张秋红)
我省假期文旅市场多点开花
安徽商报
吴春华
2025-05-06 14:34:31
安徽博物院单日参观人数刷新纪录、合肥多个景区景点游客显著增长、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人气爆棚…… “五一”假期落下帷幕,我省文旅市场交上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博物馆里过“五一”
安徽博物院新展、大展不断,假期参观人数近9万人,其中5月2日参观人数达到2.55万人次,创造开馆6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展览丰富多彩,假期单日进馆参观人数约为平时周末的两倍。
“五一”假期,安徽博物院蜀山馆、庐阳馆正常开放,免预约免取票,省内外观众直接到馆,经安检后即可入馆参观。节日期间,安徽博物院精彩展览不断。其中,“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览5月1日开始对公众预开展。共展出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等文物9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80余件,展览面积1400平方米,“楚王熊悍鼎92年来首度返乡”“楚大鼎重磅回归”等亮点不断,备受关注。展览预开展后,受到观众热烈追捧。安博庐阳馆展出的“煌煌商邑 契刻千年——殷商甲骨文主题展”“潘玉良艺术展”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现场打卡。
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假期里除了精品展览,还推出了线下沉浸体验、线上知识互动等精彩活动,天天不重样。5月1日,渡江战役纪念馆推出“烽火岁月 军民情深”织布体验,社教老师为观众讲述渡江战役中人民支前的故事,并带领大家学唱支前民谣,动手体验织布机,感悟渡江战役“军民团结”的红色内涵。
“五一”假期,渡江战役纪念馆接待观众人数近3万人次,安徽名人馆接待观众人数突破2万人次。其中5月2日,渡江战役纪念馆接待观众8300多人次,安徽名人馆接待观众5100多人次,均为平时周末接待量的两倍左右。
合肥多景区游客增长明显
合肥“五一”期间接待游客量增长明显,全市景区景点、乡村旅游、夜间消费等场景火热。
在包公园,年轻人身着汉服体验投壶、点茶,沉浸式感受宋式慢生活。包公园“五一”前焕新升级,以宋代文化为核心,打造出浮庄、包公奏议馆和宋式古风游船等全新体验场景,让游客直呼“仿佛梦回汴京”,前四天累计接待游客超11.5万人次。三河古镇打造的沉浸式国风游园盛宴,让千年水乡焕发新生,成为假日文旅热门目的地,假期前四天累计接待游客超23万人次。
在合肥野生动物园灵长区,曾被本报报道过的丑萌“国字脸”——黑帽悬猴再度翻红,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来打卡。“方方正正的国字脸,酷似人类的长相,再加上飘忽不定的眼神,总让原本坦坦荡荡的氛围变得有些鬼鬼祟祟……”不过,保育员却很护犊子,“我们家的黑帽悬猴一点都不丑,只是帅得有点特别,属于耐看型。与其他猴儿相比,它的性情还算温顺,只是胆子有点小,陌生人如果靠近,会爬到高处躲避。”
合肥骆岗公园再次成为“顶流”,化身“超级游乐磁场”,从硬核军事科技到儿童活动乐园,从浪漫婚礼到汽车特技嘉年华主题活动,火力全开。李鸿章故居以情景剧《李鸿章》的形式,让历史人物“活”了起来,吸引游客深入了解历史。徽园的非遗展演中,“许村大刀灯”巡游吸引了很多游客围观,喝彩声不断。
名山景点人气爆棚
黄山风景区借助“智游黄山”小程序,创新推出一系列实用功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天都峰在节前恢复开放,并实行线上实名预约,分时分方向均衡进峰客流,提升了游客游览体验。另外,黄山的高山杜鹃也在节日期间盛放,粉的似霞,红的像火,一朵朵、一簇簇,热烈而张扬,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灵动的仙子翩翩起舞,吸引了无数游客拍照打卡。
九华山风景区在“五一”假期的第二天便迎来旅游高峰,该景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车辆分流疏导,保障景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为方便游客游览结束时快速寻找到自己的停车位置,景区在能容纳5000余辆的换乘中心停车场各个进出口位置,配备了12台智慧停车查询系统,让游客出游更省心、更便捷。
今年“五一”期间,天柱山景区依托“山水 + 文化”双IP,推出“白天登天柱山,晚上赏黄梅戏”特色文旅套餐,吸引省内外的游客。新开放的东关游线更是成为绝对热门。新游线串联鹊桥、大天门、千丈崖等23处核心景观,悬空巨石“鹊桥”与天然“天阙”大天门备受游客青睐,配套的231米玻璃栈道悬于500米峭壁之上,让人在挑战胆量的同时饱览险峻奇绝的风光。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姜志远 刘媛媛 通讯员 李鹏飞 张秋红)
安徽博物院单日参观人数刷新纪录、合肥多个景区景点游客显著增长、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人气爆棚……“五一”假期落下帷幕,我省文旅市场交上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博物馆里过“五一”安徽博物院新展、大展不断,假期参观人数近9万人,其中5月2日参观人数达到2.55万人次,创造开馆6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展览丰富多彩,假期单日进馆参观人数约为平时周末的两倍。“五一”假期,安徽博物院蜀山馆、庐阳馆正常开放,免预约免取票,省内外观众直接到馆,经安检后即可入馆参观。节日期间,安徽博物院精彩展览不断。其中,“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览5月1日开始对公众预开展。共展出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等文物9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80余件,展览面积1400平方米,“楚王熊悍鼎92年来首度返乡”“楚大鼎重磅回归”等亮点不断,备受关注。展览预开展后,受到观众热烈追捧。安博庐阳馆展出的“煌煌商邑契刻千年——殷商甲骨文主题展”“潘玉良艺术展”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现场打卡。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假期里除了精品展览,还推出了线下沉浸体验、线上知识互动等精彩活动,天天不重样。5月1日,渡江战役纪念馆推出“烽火岁月军民情深”织布体验,社教老师为观众讲述渡江战役中人民支前的故事,并带领大家学唱支前民谣,动手体验织布机,感悟渡江战役“军民团结”的红色内涵。“五一”假期,渡江战役纪念馆接待观众人数近3万人次,安徽名人馆接待观众人数突破2万人次。其中5月2日,渡江战役纪念馆接待观众8300多人次,安徽名人馆接待观众5100多人次,均为平时周末接待量的两倍左右。合肥多景区游客增长明显合肥“五一”期间接待游客量增长明显,全市景区景点、乡村旅游、夜间消费等场景火热。在包公园,年轻人身着汉服体验投壶、点茶,沉浸式感受宋式慢生活。包公园“五一”前焕新升级,以宋代文化为核心,打造出浮庄、包公奏议馆和宋式古风游船等全新体验场景,让游客直呼“仿佛梦回汴京”,前四天累计接待游客超11.5万人次。三河古镇打造的沉浸式国风游园盛宴,让千年水乡焕发新生,成为假日文旅热门目的地,假期前四天累计接待游客超23万人次。在合肥野生动物园灵长区,曾被本报报道过的丑萌“国字脸”——黑帽悬猴再度翻红,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来打卡。“方方正正的国字脸,酷似人类的长相,再加上飘忽不定的眼神,总让原本坦坦荡荡的氛围变得有些鬼鬼祟祟……”不过,保育员却很护犊子,“我们家的黑帽悬猴一点都不丑,只是帅得有点特别,属于耐看型。与其他猴儿相比,它的性情还算温顺,只是胆子有点小,陌生人如果靠近,会爬到高处躲避。”合肥骆岗公园再次成为“顶流”,化身“超级游乐磁场”,从硬核军事科技到儿童活动乐园,从浪漫婚礼到汽车特技嘉年华主题活动,火力全开。李鸿章故居以情景剧《李鸿章》的形式,让历史人物“活”了起来,吸引游客深入了解历史。徽园的非遗展演中,“许村大刀灯”巡游吸引了很多游客围观,喝彩声不断。名山景点人气爆棚黄山风景区借助“智游黄山”小程序,创新推出一系列实用功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天都峰在节前恢复开放,并实行线上实名预约,分时分方向均衡进峰客流,提升了游客游览体验。另外,黄山的高山杜鹃也在节日期间盛放,粉的似霞,红的像火,一朵朵、一簇簇,热烈而张扬,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灵动的仙子翩翩起舞,吸引了无数游客拍照打卡。九华山风景区在“五一”假期的第二天便迎来旅游高峰,该景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车辆分流疏导,保障景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为方便游客游览结束时快速寻找到自己的停车位置,景区在能容纳5000余辆的换乘中心停车场各个进出口位置,配备了12台智慧停车查询系统,让游客出游更省心、更便捷。今年“五一”期间,天柱山景区依托“山水+文化”双IP,推出“白天登天柱山,晚上赏黄梅戏”特色文旅套餐,吸引省内外的游客。新开放的东关游线更是成为绝对热门。新游线串联鹊桥、大天门、千丈崖等23处核心景观,悬空巨石“鹊桥”与天然“天阙”大天门备受游客青睐,配套的231米玻璃栈道悬于500米峭壁之上,让人在挑战胆量的同时饱览险峻奇绝的风光。(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姜志远刘媛媛通讯员李鹏飞张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