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门迎客 最大石钺等约110件文物首次亮相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5-16 17:22:24

5月16日,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安徽省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启动开馆试运营活动。该馆首次面向社会系统性展示凌家滩遗址的考古成果和历史价值,集中展出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文物约1100件(套),近年来发掘出土的最大石钺、龙首形玉器等约110件文物为首次展出。

十字院落风格突出古今辉映

5月16日的凌家滩热闹非常。2023年3月开工,历时两年多,凌家滩遗址博物馆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迎来第一批观众。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是我省首家遗址类专题博物馆。站在博物馆门前,不少观众首先为它的外观设计所吸引。占地36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场馆设计突出古今辉映,建筑主体呈现十字院落风格,外墙使用夯土板材料,生动重现凌家滩远古城池的原始风貌。如果从空中俯瞰,博物馆与考古研学小镇、游客服务中心、本体保护展示工程在一条中轴线上,共同形成凌家滩遗址的核心景观,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一脉相承。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主要为游客接待、研学交流等配套区域,沿着楼梯走入地下才进入展陈区。展陈面积约4000平方米,展厅设1个基本陈列展厅和2个临展厅,其中基本陈列展包括总序、鉴往知远、玉耀长河、文明互鉴4个部分。

博物馆还运用人工智能、裸眼3D等技术,构建文物、历史与数字虚拟空间交互场所。在展厅中,游客可以通过佩戴VR设备,“穿越”至五千多年前的史前祭坛,以360度全景视角感受先民生活习俗与礼仪规制。

“王者之墓”出土文物集中展示

凌家滩遗址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多年来不断取得重要发现。过去,除了凌家滩,凌家滩遗址出土珍贵文物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馆、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地,而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观众可以一次看遍凌家滩重量级文物“天团”。

玉龟 玉签

玉人

走进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展厅,凌家滩最具代表性、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玉龟版、玉鹰、玉人等文物以矩阵式陈列向公众集中展示,非常震撼。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主任唐军介绍,博物馆共展出玉器、石器、陶器等近 1100 件(套)文物,是凌家滩出土文物第一次全方位的首次集中亮相,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全面。

玉虎首璜

玉龙

玉猪

首尾相连的双面圆雕玉龙、刻有八角星纹的玉鹰、造型生动的玉人、体现宗教礼仪的玉龟和玉版、重达88公斤的大玉猪同时亮相。近年来新出土的龙首型玉器和史前最大的石钺等也隆重登场,市民可以隔着展柜与“最大石钺”面对面,感受其惊人的规格。

玉鹰

重环玉壁

凌家滩07M23号墓随葬玉石器多达300余件,包括玉猪、玉璜等,表明了墓主人的首领身份和史前玉文化的繁盛,被誉为“王者之墓”。在此次展览中,07M23 号王者之墓以特展专题的形式,将整座墓葬出土文物集中陈列,并以深入的葬仪研究成果作了动态演示,赢得了现场专家的高度评价。

此外,凌家滩博物馆还特设了鉴往知远展厅,致敬凌家滩发现40年来的三代考古工作者和为遗址保护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

试运行期间实名限量预约、免费参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凌家滩考古发掘第二任领队吴卫红对凌家滩遗址博物馆高度评价。“作为曾经的考古领队,我很期望凌家滩考古能借助遗址博物馆的开馆有一个新的开始。”

他表示,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共展出近 1100 件(套)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全面。通过“光华重现·震撼的一天”“工师·繁忙的一天”“巫师·隆重的一天”三个单元,多角度集中展现凌家滩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辉煌成就,在国内考古遗址类博物馆中应该很有创新和示范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一级研究员王巍表示,对凌家滩遗址博物馆的开馆一直很期待。他表示,作为中华文明曙光阶段最具代表性的遗址之一,凌家滩遗址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实证,将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年代再向前提早300年至500年。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展览文物丰富多样,展陈方式有很多创新。尤其是07M23 号王者之墓的整座墓葬出土文物的集中陈列,将文物集中复原到出土单位,以及场馆内众多数字化的呈现等,在国内遗址博物馆打造了样板和标杆。

想实地参观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了解到,凌家滩遗址博物馆试运营期间实行实名限量预约参观,门票免费。观众可以通过“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线上预约。试运营期间,博物馆开放时间为每周三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二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刘媛媛/文 杨雪娇/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