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快救救我的孩子!”5月3日13时51分,表情痛苦的小女孩涵涵(化名)满脸破溃,口唇乌黑,嘴里还带着气管插管,被紧急转运到了安徽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医生询问得知,2岁的涵涵误服了管道疏通剂。孩子整个面部潮红,多处破溃,口唇周围发黑肿胀,打开口腔一看,黏膜、牙龈及舌头均肿胀、发黑,渗血。
在重症医学科主任许愿愿的指导下,值班医护第一时间对患儿疾病严重度进行评估,将经口的气管插管更换为经鼻插管以减少管道对口腔黏膜和舌体的压迫,同时也方便口腔内的治疗;护士用康复新液冲洗整个口腔,再用浸湿康复新液的纱布小心湿敷口唇破溃处,最后涂抹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为了减轻患儿痛苦,责任护士进行疼痛评分,遵医嘱给予禁食、镇痛,保证患儿舒适;行胃镜和气管镜检查一步了解消化道和咽喉部及气道的损伤情况,便于及时干预治疗。并请烧伤整形科、口腔科、消化科等多学科联合会诊治疗。
经过5天的急救治疗,涵涵灼伤的面部皮肤痂壳脱落,口腔内碳化组织慢慢脱落,露出粉红色的基底组织,各项化验指标也逐一好转,5月8号成功撤除呼吸机。目前,涵涵恢复良好,仍在治疗中。
几乎家家必备的管道疏通剂,其含强碱性成分(如氢氧化钠),可以和水、油脂、头发等常见污物发生化学反应,分解这些物品,从而缓解堵塞。
医生提醒,幼童误食管道疏通剂后,其强腐蚀性和刺激性可以迅速导致口腔喉咽部黏膜水肿、炎症甚至坏死,严重影响呼吸道通畅,进而增加窒息的风险,粉末入口腔后遇唾沫后直接飞溅开来伤及面部,这类化学品烧伤和普通的开水烫伤不一样,会引起细胞脱水死亡,并迅速持续向皮肤粘膜深处蔓延。皮肤黏膜会出现变性坏死等病理损害,留下不易恢复的疤痕,多地有患儿损伤后牙龈、嘴唇完全粘连的报道。因此,精细的治疗非常重要。
科普知识
一、管道疏通剂的主要成分及危害
1.管道疏通泡泡粉,主要成分:强碱,如氢氧化钠(烧碱)、氢氧化钾(腐蚀性极强,可致组织液化性坏死)。
2. 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口腔、食道、胃黏膜灼伤,严重者可致穿孔、出血、休克;气道损伤(吸入时可能引起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远期并发症:食道狭窄、瘘管形成。
二、 一旦误服,需要进行以下紧急处理措施:
1. 首先要用干的布或纸清理口腔内残余物质。
2、不能用清水及催吐的方式处理,因为强碱遇到水后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加大灼伤程度,造成二次伤害。
3、正确处理方法是,服用牛奶或蛋清,对黏膜起到保护作用,并紧急送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三、预防建议
1. 将管道疏通剂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处,使用安全锁包装。
2. 避免将清洁剂分装至饮料瓶或食品容器中。
3. 选择腐蚀性较低的替代产品(如酶解型疏通剂)。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汪漪 通讯员 陈思 汪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