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贪大”“求快”,着眼“小而美”“小而精”。9月7日,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我省今后将推进非遗旅游、文物旅游、影视旅游、演艺旅游等,“剧本杀”、主题密室、乡村市集、乡村小剧场等或成文旅“香饽饽”。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文旅项目建设,重点谋划一批产业整合度高的“大而强”项目和元宇宙、实景演出、低空旅游等新业态项目。去年,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近4800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27支文旅类基金支持文旅项目138个,累计投资额41.32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我省文旅项目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项目重建设轻运营,有的项目缺乏文化内涵,有的项目抄袭严重、特色缺失等。对此,省文旅厅产业发展处表示,将从多方面发力推动文旅项目开发量质齐升。
按照相关要求,我省下一步将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进非遗旅游、文物旅游、影视旅游、演艺旅游等。主要包括:认定一批省级非遗工坊,在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集中的地区,建设非遗工坊集群。深入挖掘我省丰富的非遗资源,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开展非遗体验活动,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通过串联非遗项目、非遗工坊、传承基地等,将非遗场景转化为旅游消费新热点。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的协同发展,推进武王墩、明中都等重点考古发掘和遗址公园建设。实施“跟着影视去旅行”行动和“微短剧 ”创作计划,结合热门影视、微短剧作品,开发影视拍摄地旅游线路,吸引粉丝和游客前往打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影视拍摄基地,完善配套设施,吸引更多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发展旅游演艺产业,支持A级旅游景区、旅游街区、主题公园推出“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特色旅游演艺项目,持续举办“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系列活动。
我省还将着眼“小而美”“小而精”,推进新业态项目建设和文旅产业跨界融合。引导、支持各地景区、文化场馆积极引入VR、元宇宙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结合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工作,利用闲置厂房库房等开发文化创意新空间,注重发展“剧本杀”、主题密室等沉浸式文娱产品。通过“文旅消费新场景”项目评选,扶持一批特色文旅项目建设。积极参与文旅部乡村文旅小业态“小荷行动”,发挥潜山市、庐江县、金寨县、芜湖市湾沚区等四县区试点引领作用,发展乡村市集、“村咖”、田园音乐、乡村小剧场等新业态。联动头部商业综合体、文旅商业街区等开展促消费活动,引入沉浸式演艺、VR大空间体验、特色餐饮等新业态,联合开展惠民促销活动。结合“奔跑江淮”安徽路跑系列赛、长三角汽车(房车)集结赛、环巢湖自行车公开赛、“皖美山水”骑行赛等系列赛事,打造“品牌赛事 文艺表演 健身休闲”新型体文旅体验新场景,推出“赛事 民宿”“赛事 美食”套餐及主题旅游线路。完善提升皖南川藏线,推出“皖北旅游大环线”,拓展自驾游线路,建设星级自驾游驿站。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依托红色场馆、革命文物等开发红色研学产品,策划红色主题游径。依托淮南武王墩、含山凌家滩等考古遗址公园,以及天堂寨生物多样性中心、中国宣纸文化园等,整合红色文化、生态资源和历史遗产,培育一批红色、绿色、古色高品质研学基地。(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姜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