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民生 办实事】超7000万资金保驾护航,解决困难职工急难愁盼问题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5-09-10 14:38:25

职工有困难,工会来帮扶。近年来,省总工会通过资金筹措强保障、服务做细显温度、帮扶范围增广度三大举措,推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提质增效。从“两节”期间走访慰问到常态化送温暖,再到“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品牌活动,推动形成“四季恒温”的帮扶格局,努力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半年,省总工会已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医疗救助等7385人次。

超7000万资金保驾护航,解决困难职工急难愁盼问题

“这笔钱真是及时雨,孩子后续治疗的费用有着落了!”工会帮扶,是来自“娘家人”的雪中送炭。2023年8月,郎溪县职工徐某的儿子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郎溪县总工会得知情况后,立即启动帮扶机制,组织专人上门走访、核实情况,为其建立详细的帮扶档案。从2023年10月至2024年底,该县总工会累计为徐某家庭发放帮扶救助金4.3万元,缓解了就医压力。2025年初,郎溪县总工会又协助其申请省总工会大病救助项目,经过多方努力,今年5月,4.5万元的专项救助金顺利拨付到位。

近年来,省总工会着力实施困难职工帮扶民生实事,健全基层工会摸底排查、县级工会主动发现、职工自主申报机制,着力完善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监测预警机制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对我省困难职工家庭统筹实施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医疗救助等措施,推动符合建档标准的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全覆盖,做到“应建尽建、应帮尽帮”。聚焦重点人群,帮助解决特殊职工群体的临时性、突发性、特殊性困难,开展送温暖和提升职工生活品质项目。上半年,已帮扶救助困难职工7385人次。

省总工会将资金保障作为帮扶工作的“压舱石”,通过“向上争取+省级配套”双渠道强化资金筹措。一方面,争取中央财政职工困难帮扶资金4789.79万元,资金规模位居全国省级工会前五;同时,争取省财政帮扶资金2500万元。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全省工会系统对6513户在档困难职工开展全覆盖走访慰问,每户发放1000-3000元慰问款物,把党和政府及工会组织的关心关怀及时送到困难职工心坎上。

全覆盖走访送温暖,传递“娘家人”的温度

送温暖活动是我省工会组织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的传统工作品牌。工会送温暖,是“娘家人”送给广大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的“暖心约定”。近年来,工会送温暖活动资金规模逐年扩大,受益职工逐年增加。工会送温暖行动聚焦困难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及灵活就业人员、节日期间坚守岗位一线职工、艰苦岗位职工等重点群体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特别是对建档在册困难职工的送温暖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今年“两节”期间,全省各级工会共筹集送温暖资金1.62亿元,慰问困难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等24.4万人,慰问人数同比增长34%。省总工会组织8个送温暖慰问组,由省总领导带队,分赴全省16个省辖市开展走访慰问。突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困难职工等重点职工群体,帮助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克服眼前困难,在各方帮助下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省总工会始终聚焦职工现实需求和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探索创新帮扶方式,持续加大帮扶力度。通过打好职工困难帮扶“组合拳”,为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提供精准、全面、分层次、分梯度的帮扶服务,切实为他们撑起一片遮风挡雨的晴空。

“金秋助学”托起困难学子希望梦

刚刚过去的暑假,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王玥然习惯了每天早晨来到淮南市总工会一楼的工会驿站,打扫卫生、整理物品,有户外劳动者前来歇脚时,她便热情地递上水。王玥然说,家里现在遇到了困难,这份工作对给了她生活的信心,“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还能为他人服务,传递关心和温暖。”今年暑期,淮南市总工会将经济资助与就业帮助、思想关爱相结合,让金秋助学由入学一次性资助向全程资助和就业帮扶延伸,实现助学和就业一体化服务,变一次性资助为“有尊严地挣学费”,为寒门学子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解决子女的学业问题、就业问题,是帮助困难家庭从根本上走出困难的最有效途径。记者从省总工会了解到,全省各级工会将广泛筹集助学资金,聚焦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就学、就业困难和需求,统筹开展“入学帮扶、岗位实践、就业援助”三个项目。包括:帮助符合帮扶对象条件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解决学费问题;帮助在高校就读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解决社会实践问题,重点是各级工会提供1000个勤工俭学岗位,帮扶1000名困难职工子女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勤工俭学活动;帮助在高校就读的困难职工家庭毕业生子女解决就业问题。

自1998年起,省总工会已连续27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多年来,省总工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社会力量统筹,努力将“金秋助学”打造成工会服务困难职工的靓丽品牌。近6年来,全省工会共筹集助学资金1.4亿元,累计资助困难职工子女3.5万名,用爱点亮困难职工子女的未来。

接下来,我省将继续深化困难职工帮扶“四提一优”行动,做实做细“为千名困难学子提供勤工俭学”“向困难职工发放生活必需品”等重点项目;强化数智赋能,年内在全省各地全面开通困难职工网上自主申报渠道。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吴梦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