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见玉娟:为“折翼天使”圆梦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5-09-15 11:21:49

她扎根特教二十八载,以慈母之心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的誓言,将无数家庭从绝望引向希望;她在无声的世界中播种声音,在残缺的生命里唤醒完整;她以专业、耐心和深沉的关爱,帮助一批批孩子走向更开阔的人生。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研室主任、正高级教师见玉娟,用爱点亮“折翼天使”的美好人生,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育才故事。

用专业为无声世界叩响回音

见玉娟1997年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实习期间,一名听障学生因无法感知音乐节奏愤而摔掉录音机的一幕,深深刺痛了她,让她下定决心投身特教。带着这份信念,她决定毕业后回老家任教。毕业当年,得知家乡阜阳刚成立特殊教育学校、急需专业教师,她毅然放弃留在省城的机会,选择回到这片更需要她的土地,这一干就是二十八年。这些年来,她从未动摇。她用专业与耐心一步步走近这些特殊的天使。

她最早担任律动教师,面对没有舞蹈基础,甚至听不见节奏的孩子,她用手鼓振动、肩部拍击、互拍手掌等方式,带学生“触摸”节奏。利用课余和周末持续训练,仅一学期就带领学生登上舞台,成功表演五个节目,实现了学校舞蹈节目“从无到有”的突破。孩子们能合上音乐了,她用舞蹈帮助“残缺天使”圆梦的计划终于实现了。

此后,她多次带队在省、市文艺汇演中获奖。当孩子们在舞台上收获持久掌声、家长含泪紧握她的双手时,见玉娟感受到了这份职业带来的幸福。

用耐心唤醒孩子有声语言

2002年,因语文教师紧缺,见玉娟转岗担任语文教学并承担教研工作。面对孩子语言理解与发音的双重困难,她首创“生活化语文课堂”,把蔬菜、水果、日常物品带进教室,创设真实语境,激发孩子表达欲望。她让学生用手触摸她的喉部感受振动,对照镜子模仿口型,借助多媒体分解发音过程。经年累月的训练使她的嗓子长期沙哑,但当学生第一次清楚喊出“爸爸”“妈妈”,家长热泪盈眶时,她觉得一切艰辛都值得。

她总结出的“聋校语文三生课堂的建构与实践”教学实践,于2022年获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她7次在省、市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多次在全省进行示范课展示,成为同行推崇的教学典范。

用平凡书写特教教师的不凡人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见玉娟常挂在嘴边的话。担任班主任二十余年,见玉娟像妈妈一样照料学生的日常,教孩子们洗漱、穿衣、打饭,带他们认识校园,读懂信号灯。

她曾亲手为年幼学生清理污物,也曾冒雪背着突发急病的学生就医,在医院用手接住孩子的呕吐物。她常年资助学生,为他们添置衣物、蚊帐,送去家庭般的温暖,始终践行着她常说的“爱特殊孩子是特教教师的本能”。

在她的影响下,众多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培养出大批骨干教师。

见玉娟曾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最美教师、十佳青年教师,2025年安徽省教书育人楷模候选对象。

二十八年来,见玉娟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特教事业,她以“爱意无穷,奋勉不止”为信念,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追求,继续在特殊教育的园地中默默耕耘,用一点一滴的平凡行动,书写着一位特教教师的不凡人生。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张剑 实习生 陈嫣然)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