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合肥的许先生接受了一项全新的手术治疗,医生通过在许先生的胃、肠之间置入一个孔径约1.5cm的双微小金属支架,成功为他解决了胰腺肿瘤术后的系列并发症——由梗阻性黄疸及胆道感染所引起的发热、腹部疼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记者了解到,这项几乎无创的新术式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省内尚未见报道,其临床应用将为更多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带来福音。
许先生一年前因确诊胰腺肿瘤接受了胰体尾切除术+胆肠内引流术,但术后反复出现黄疸、发烧以及消化不良,每次感到不适许先生都及时就医,但治疗效果始终不佳。因病痛难耐,为改善生活质量,许先生辗转来到安医大二附院消化二科就诊。结合患者既往手术史及入院后相关检查结果,接诊医生、该院消化二科的主任医师周玉保判断许先生患上了梗阻性黄疸以及胆道感染——由于胃流出通道的不畅,导致其消化功能受损。
“由多种良性和恶性疾病引起的胃流出道梗阻(GOO)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这种情况导致他必须要暂停放疗化疗等治疗措施,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大大缩短生存期。”周玉保告诉记者,治疗胃流出道梗阻有两种常规方法,即外科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和内镜下肠道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由于许先生状况不佳,身体较为虚弱,难以承受手术创伤带来的风险,而肠道支架也难以准确达到病变部位。
经过讨论和评估,周玉保团队决定采用双蘑菇头金属支架,为患者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以降低梗阻肠管压力,进而解决患者黄疸及感染的问题。通过消化道进入患者体内的支架具有覆生物膜的双翼,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精准抵达病灶,分别紧贴胃壁和梗阻段空肠内壁,可有效防止支架移位。操作仅历时约20分钟就顺利完成,由于支架孔径达1.5cm,能建立较大腔间内瘘,充分将梗阻肠段内的肠液引流至胃腔,并经正常通路流入消化道,因此兼具无创与安全,并起到很好改善梗阻的效果。
术后经过短暂的恢复,许先生胆道感染及黄疸症状迅速缓解,饮食也得以恢复如常,目前已出院回家休养。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汪漪 通讯员 沈笑 张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