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林草局公布第四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安徽省铜陵市国有林场泡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东至县梅城林场花榈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成功入选,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注入了新鲜的“安徽血液”。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省级以上林草种质资源库48处。
种质资源是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我省目前共建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4处,省级林草种质资源库44处,主要涵盖竹类、油茶、泡桐、花榈木、酥梨、石榴、苦槠、巴山榧、香椿、黄连木、宁国山核桃、凤丹、大别山五针松、徽梅、霍山石斛、莲属植物等40余种乡土、彩化、生态、阔叶、珍稀濒危类树种草种,登记保存各类林草种质资源2100余份,实现了《安徽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利用规划(2021-2025年)》工作目标。
近年来,我省扎实开展林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保护利用工作,修订颁布《安徽省林木种子条例》,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林草种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先后制定《安徽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利用规划(2021-2025年)》、《安徽省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林草种质资源材料收(采)集工作方案》等规划、方案,共普查各类林草种质资源265科、1124属、2588种,采集、汇交保存优质林草种质材料83种、1189份。
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我省将加强各级各类林草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认真开展全省竹类植物种质资源专项调查,科学推动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监测预警、鉴定评价,稳步做好全省第四批省级林草种质资源库新建认定。加快构建国家和省两级、原异地、设施保存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林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