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全省文化高质量发展,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近日起草了《关于支持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在“征求意见稿”中看到,我省将出台多条措施支持文化产业焕新升级、支持文化“破圈出海”。
鼓励“村超”“村咖”、民宿等业态
“征求意见稿”指出,我省将强化财政文化资金保障,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保障文化领域重点规划和项目支出。强化财政资金在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中的引导作用,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统筹省以上文化领域转移支付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等支持力度,推动城乡文化资源均衡配置、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加大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支持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建设。
在支持文化产业焕新升级方面,我省将支持发展文创楼、文创园、文创街、文创角,支持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支持各地与沪苏浙开展平台载体结对共建,探索文创飞地、园中园等模式。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给予奖励。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方面,加快发展动漫、游戏、电竞、电音、网络文学、直播电商、数字创意、网络视听等新产业新业态。对经认定的优秀原创动漫项目,给予奖励。支持打造高品质本土IP电竞赛事、电音节,根据品牌影响和营收,给予奖励。鼓励游戏技术研发和内容原创,对经认定的精品游戏项目,给予奖励。促进动漫、电竞游戏及其周边衍生品开发、消费。
同时,我省还将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发展文创、“村超”“村咖”、民宿等业态,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村,给予奖励。开展乡村休闲度假综合功能区建设“三师联创”(规划师、建筑师、文创运营师等)试点。发挥全省乡村振兴电商联盟作用,促进农产品、文旅等信息交流共享,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加快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
记者在“征集意见稿”中看到,我省将支持省级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市县公共文化场馆提档升级,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质增效、农家书屋改革创新、实体书店和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提档升级,加强乡村综合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出台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指导意见及服务清单,提高免费开放质效。同时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无障碍和适老化程度。引导扶持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赛事,持续打造“好戏安徽”“四季村晚”“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等品牌,持续开展“送戏”“村歌”、广场舞联赛等活动。
在文化保护传承方面,我省将加强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及黄梅戏文化等研究,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平台,实施徽学研究提升、徽州文书馆藏、黄梅戏曲本典藏等工程。打造六尺巷等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支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陈提升和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实施百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加快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进重点考古发掘、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快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建设安徽黄山古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开展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集中连片保护试点,支持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统筹省级相关资金,支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及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利用。
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文旅各领域
为了支持文化“破圈出海”,我省将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支持文化企业建设“海外文化+”中心,推进与海外文化机构建设与合作。支持文化旅游企业、机构参与国家“千帆出海”计划、“徽动全球”出海行动,积极参加各类国际文化和旅游展会。支持举办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同时培育文化贸易领军企业,鼓励企业、MCN机构与跨境电商平台合作,重点培育具有跨境电商服务能力的本土MCN机构。加强数字文化内容建设和国际化发展,支持传统版权进出口企业开发特色数字出版产品,支持网络剧、网络游戏、网络文学出海。
在支持文化科技创新方面,我省将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文化领域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对新认定的文化科技研发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给予奖励。支持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改造升级,强化智慧景区建设。支持文化科技赋能企业、园区发展,鼓励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文化创作生产流程。支持5G/6G、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全息成像、裸眼3D等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宣传文化艺术旅游各领域,鼓励文旅大模型在导游导览、酒店预定、智能客服、艺术创作生产、文旅公共服务等场景应用,支持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等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
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将在金融服务和人才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包括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加大文化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重点增加对文化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健康发展、文化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文化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提供知识产权、影视作品、舞台艺术、文化遗产等领域保险产品和服务,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海外侵权责任保险等险种服务常态化。支持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贷款,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
与此同时,我省将加强与高等院校、社会科研院所合作,培育文化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加速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导演编剧等紧缺急需人才培养。支持建立一批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对引进的国内外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按规定在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就医、出行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对新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文化英才工程的给予配套资助,对新入选江淮英才培养计划杰出项目、领军项目、青年项目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补贴、资助,支持国家级领军人才等开设名家工作室。
另外,我省加大对省、市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支持倾斜力度,支持利用闲置用房、老旧厂房、仓库等存量房产设施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姜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