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校成果转化与地方立法协同 “科技创新与法治保障研讨会”在合肥举办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5-05-25 17:14:05

5月24日下午,“科技创新与法治保障研讨会”在合肥举行,来自司法机关、高校、科技企业、律师事务所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法治如何护航科技创新展开深度探讨,为破解前沿法律难题提供多维解决方案。此次研讨会由安徽大学法学院、安徽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安徽省律师协会科技与大数据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联律师事务所合肥办公室承办。

凝聚法治护航创新共识

安徽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黄世斌在致辞中指出,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前十,但全球科技竞争加剧背景下,法治化是创新生态建设的核心支撑。他介绍,安徽通过构建“三层次”科技创新法治体系,在立法、执法司法领域推出多项全国首创成果,为科大讯飞等企业提供了发展保障。未来需深化区域法治协作,探索新兴领域规则制定,将法治打造为安徽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安徽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戴金煊强调,安徽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突破,律师行业需强化专业能力,为科技创新筑牢法律“防护网”。

中联律师事务所全国执委会主任周波表示,中联通过举办法律服务产品大赛、揭牌合肥办公室等举措,推动法律与科技需求精准对接,助力企业合规管理与跨境合作。

聚焦立法前沿与实践痛点

最高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审判委员会原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杜万华作《企业破产法修改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主题演讲。杜万华从指导思想、性质特征、个人破产保护、司法重整、府院沟通及市场要素配置等方面提出了九大方面的建议,以实现“保护市场主体生命力”的核心目标。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旭东作《新公司实施中的几个问题》主题演讲。赵旭东剖析新公司法实施中的溯及力、公司治理责任等核心争议,呼吁通过司法解释细化规则,平衡创新活力与风险防控。

法治与创新同频共振

圆桌会谈环节成为会议亮点,七位来自企业、法院、检察院、仲裁委、学术界及律师行业的专家结合各自领域,对法治如何保障创新,分享实践经验,展开热烈讨论。

中联律师事务所余凯律师提出构建“知产保护生态链”,推动高校成果转化与地方立法协同。阳光电源法务总监柴先礼呼吁优化法治环境,加强执法效率与诚信体系建设。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合肥知识产权法庭庭长张勇强调司法保护需与技术价值匹配,通过惩罚性赔偿遏制侵权。安徽省仲裁协会会长、合肥仲裁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徐芳建议发展专业仲裁员队伍,完善规则适配新兴技术纠纷。安徽大学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张新提出要通过金融保障科技创新,构建科技金融体系微观制度安排、多元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政府保障机制。中联律师事务所合肥办公室执行主任吴凤兵介绍了中联合肥律所在保障科技创新方面的探索做法。

论坛分析了法治保障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制度衔接、人才储备、仲裁选择、知识产权金融制度、新兴领域法律适用、行刑衔接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意见建议。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各方应形成合力,创新法律保障的机制制度,用法治服务科技创新。

 安徽大学法学院院长朱庆在闭幕总结中指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迭代需法治同步跟进,制度设计应融入科技伦理,避免技术滥用。 

本次研讨会为科技与法律交叉领域搭建了高效对话平台,直面制度衔接、人才储备等挑战,为未来实践指明方向。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张剑)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