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伤残退役军人的他,八年来,坚持拖着自己伤病的身体,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参与志愿活动2000余次,活动时长6610小时,累计筹款30万余元,个人捐款近八万元,用行动在公益路上尽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从“军装绿”到“志愿红” 公益路上再冲锋。他就是曾荣贵,安徽祁门人,中共党员,五级伤残退役军人,安徽省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阜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颍东区壹家人公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
身残志坚 参与公益活动两千余次
在很多人眼里,曾荣贵都是一个阳光乐观的人,但是他的身体早已伤痛累累,他曾做过“肝部分切除手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等三次手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毅然决然地走向了帮助别人的道路。
“因为在我困难的时候,也收到过来自社会的温暖,所以我时时刻刻铭记着那份恩情,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公益路上的这八年,曾荣贵的足迹几乎走遍了阜阳各地。记者了解到,八年来,他为特殊群体筹集了三十多万元物资或资金,为抗战老兵、困难儿童、老人、癌症患者解决了眼前的困境;八年来,个人累计捐款近八万元,多次为乡村孩子、为疫情防控、为洪灾灾区提供捐助......这些年他参与的公益活动大大小小两千余次,活动时长6610小时。
2022年1月26日下午,上班前他感到身体不太舒服,妻子叮嘱他下班后去医院找医生看看,但他惦记着要陪抗战老兵张文才过小年。从公司下班后,便直接赶往老兵家,但是劳累加身体不适,让他在下车时直接晕倒在地,被村民扶进了家,待稍微好转后,他坚持去看望了张老,陪张老过完小年后才去医院挂上吊水。
这种强度的志愿活动也让他的身体状态愈发下滑,医生多次提醒他要注意休息,可是他都婉言相拒了,他说:“看到有那么多像我一样需要帮助的人,我的心里就放不下来,必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点能做的事。”
仗义为人 做留守儿童的“爸爸”
“叔叔,我记住你。感谢你的帮助!”这是四年前被遗弃在树林里的小美对曾荣贵的感谢。四年前,曾荣贵得知,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美因天生唇裂被遗弃在树林里,盲人任子英将其收留。曾荣贵四处奔走,为孩子寻找爱心企业和基金会的帮助。如今孩子得到了当地的一家培训机构长期资助,并得到一家基金会每月300元的固定帮扶。曾荣贵每年也坚持去小美家探望,带着爱心人士的捐助款、带领着大学生志愿者给予他们一家人帮助。
曾荣贵觉得像小美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于是积极参加“我是代理父母”“困难生资助”“温暖包”等活动,到阜南慈惠希望小学、颍东区插花镇朱集小学陪伴留守儿童,做留守儿童的“爸爸”,陪着孩子上安全教育课,为孩子洗头、剪指甲,和孩子一起做手工课,陪着孩子做亲子游戏。
八年以来,曾荣贵不间断地资助、慰问和看望孩子。据了解,他到口孜镇、枣庄镇寻访困难学子,为15名孩子联系到每月200-300元的长期资助,并不定期为孩子们送去台灯、书籍和牛奶等物品,同时,参与“壹基金温暖包”儿童信息收集,协助发放130万余元的温暖包,惠及儿童3600余名。
曾荣贵不仅在活动中关注特殊个人,他每年还要去颍泉区、颍东区、太和县、阜南县等乡村看望抗战老兵,平时为老兵送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夏季来临前为老兵送花露水、蚊香等清凉物资,冬天为老兵送棉衣棉裤棉帽等御寒物资,倾听老兵讲抗战经历、陪伴老兵叙家常。
2022年10月,曾荣贵参与发起“情暖夕阳免费午餐”项目,号召了志愿者或爱心人士加入进来,带头捐款,带动85名爱心人士捐款捐物,累计捐款14550元,物资价值5100元。在腊八节的时候启动项目,让颍东区农机大市场附近70岁老人每个周末吃上免费的爱心午餐。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八年以来,曾荣贵用平凡的一举一动在公益路上行走,用自己的博爱和汗水默默付出和忙碌,永葆初心,展现退役军人的本色。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 通讯员 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