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5个植树节。3月10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全省完成义务植树1.3亿株(含各种履责形式折算),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173个,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全省完成人工造林34万亩,长三角森林面积中“安徽绿”约占三分之一。
省林业局副局长齐新在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安徽聚焦“健康森林”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国土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工作,确定国土空间规划中造林绿化空间,全面实行造林任务落地上图精细化管理。持续大力推进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和皖南、皖西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全省完成人工造林34万亩、封山育林113.5万亩、退化林修复73.8万亩、森林抚育208.1万亩。深入开展森林创建,推动城乡绿化融合发展,去年我省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个,省级森林城市3个、森林城镇60个、森林村庄613个,皖江国家森林城市群规划任务全面完成,长三角森林面积中“安徽绿”约占三分之一。
持续加强林业生态保护,2022年安徽启动建设省级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首次公布省级林草种质资源库21个,建设省级林草种质资源保存圃10余处,累计获评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9处,认定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13处。去年,我省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修复湿地面积6.5万亩,合肥市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固碳作用。2022年,安徽聚焦“碳汇森林”“金银森林”行动,推动出台《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发展若干措施》,畅通社会资本进山入林渠道,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出台《推进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加大资金奖补、用地保障、机械化、金融服务等方面支持力度,全省新增木本油料林5.3万亩,其中油茶2.8万亩。我省还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林业碳汇工作的实施方案》,遴选碳汇树种,加强碳汇林建设,推动林业碳汇计量监测、项目开发与交易,2022年全省森林总碳储量3.4亿吨,比2021年增加1300万吨。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